白石滩

白石滩朗读

清浅白石滩,绿蒲向堪把。

家住水东西,浣纱明月下。

译文

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,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。

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,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。

注释

白石滩:辋川的一个地方,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。此诗列《辋川集》第十五首。

“清浅”二句:青绿的蒲草长得快差不多能用手握了。蒲:一种水生草本植物,叶长而尖,可以编席、作蒲包等。向堪把: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,可以采摘了。向:临近,将近。堪:能够,可以。把:握。

“家住”二句:家住水东水西的女子,月夜三三两两地出来,在白石滩前洗纱。浣(huàn):洗。浣(huàn)纱:用西施浣纱的典故,暗示浣纱女的明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尹贤 .唐诗绝句选讲 :甘肃人民出版社 ,1983年01月第1版 :57 .

2、颜邦逸 赵雪沛编著 .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 :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,2004年03月第1版 :159-160 .

3、王春梅编 .唐诗三百首 注音版 中 :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,2006.03 :49 .

  这诗是王维《辋川集》中的一首,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,清新可喜,颇堪玩味。

  白石滩,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,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。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,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。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,暗示出月光的皎洁、明亮。如头两句“清浅白石滩,绿蒲向堪把”,写滩上的水、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,清晰如画。夜色之中,能看得如此分明,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。唯其月明,照彻滩水,水才能见其“清”,滩才能显其“浅”,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“白”。不仅如此,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,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,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,它们长得又肥又嫩,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。这里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“绿”字:光线稍弱,绿色就会发暗;能见其绿,足见月光特别明亮。月之明,水之清,蒲之绿,石之白,相映相衬,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。用笔都空灵、超妙。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(《二十四诗品》)的高境。

  最后两句,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。她们有的家住水东,有的家住水西,都趁着月明之夜,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。不言而喻,正是这皎洁的明月,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。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。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,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,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,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,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。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,暗示了月光的明亮。这种写法,跟《鸟鸣涧》中的“月出惊山鸟”以鸟惊来写月明,颇相类似。

  此诗的意境跟《山居秋暝》中的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近似,幽静而有生气,乡村生活气息颇浓,与《过香积寺》、《鹿柴》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、意境是迥然有别的。

 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,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。诗人淡淡几笔,勾勒出一幅清浅、明朗、柔和、优美的图画,足可见月之明,水之清,蒲之绿,石之白。画面清丽优雅,盎然生机、喜悦之情溢于言外。诗写清溪白石,语言也象清溪白石,洁净洗练,朴素圆实,富有生活气息,表现了一种自然、纯真的美,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、纯真的美的追求,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。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 ...

王维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招提湖北角,阅武便曾过。碧篆消新火,青松拿老柯。

客心惜颓废,僧意冀檀那。欲拟从其愿,民财虑费多。

()

秋山铙吹拥登台,龙藏含云郁未开。天际两高风雨色,客中重九弟兄杯。

茱萸插罢偏成感,竹叶飞时不待催。昏黑上方那可到,诸君虚有大夫才。

()

客里重为客,饥来百事非。一舟如许大,三匝竟何依。

欲死悲囊粟,无才负布衣。春鸥吾愧汝,清远背人飞。

()

盐宗祠石小香岩,迢递朱阑映碧杉。春去犹开花烂漫,楼深惯听燕呢喃。

曲池傍榭鱼清数,洞石当门柳未芟。语罢钟声起邻寺,半林落日已西衔。

()

护雨重重膜,凌霜早早春。

三菲碧弹指,一笑紫翻唇。

()

阴阴江树绿如帷,春尽天涯送客归。芳草独迷蝴蝶梦,落花先遣伯劳飞。

风回极浦孤帆转,月出平沙远火微。曾几别离成老大,途穷心事莫相违。

()